
李昊楠:依法纳税方能致远
前段时间,四川省税务部门公布了两起逃避追缴欠税的典型案件,引发社会关注。仁寿县龙正镇伟盛建材加工厂和四川省天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收到税务机关依法送达的催缴通知后,分别采取资金转移、隐匿收入等方式规避追缴义务,最终被依法判处刑罚并处以高额罚金。这些案件为全社会提供了清晰的法治信号:企业唯有依法履责、诚信纳税,方能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制度,是维护公共服务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依法缴税不仅是履行义务,更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一旦欠税行为被确认,依法接受追缴本应是企业合规经营的基本体现。而在本次公布的案件中,企业却采取逃避执行的方式对抗法治程序。伟盛建材加工厂通过转移资金至家庭账户的方式试图隔离资产;天佑房地产则通过少记租金收入隐匿应税额。这些行为不但无视法律程序,也对税务机关的正常执法形成实质性阻碍,依法被认定为“逃避追缴欠税罪”,体现出国家在执行环节对恶意行为的坚决打击态度。
这类行为的危害不仅仅在于税款流失,更在于对税收制度公信力的侵蚀。依法纳税的企业承担应尽责任,而部分企业通过规避行为降低成本,打破公平竞争秩序。若任其发展,容易使不守规矩者获利,挤压合规企业的生存空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税收法治的核心,在于制度对所有纳税人一视同仁;逃避追缴如果得不到有效惩戒,守法将失去意义。因此,本次案例的依法查处,是对整个市场环境的积极保护。
面对这类复杂隐蔽的违法行为,税务部门正不断强化监管能力,借助大数据系统穿透资金流向、识别资产转移路径,构建起从线索筛查到司法衔接的闭环机制。逃避手段的“花样”在增加,监管手段的精准性也在提升。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下的税收管理已不再仅仅依赖传统手段,“转移账户”“少报收入”等行为早已无法逃避监管。
依法纳税的意义不仅在于履行法律责任,更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公共形象。一旦违法行为被查实,企业将面临刑事处罚、罚金、信用等级下降、融资受限、发票受控等一系列风险,严重影响其正常经营与商业声誉。相比短期规避所获得的有限利益,合法合规经营带来的持续信任和发展空间才更具价值。面对税务执行程序,企业应当以合法方式配合、以积极态度纠正,用规则思维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守住底线、赢得未来。税收法治的目标不是惩罚,而是引导。引导企业主动守法、合规履责,共同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